新闻中心

南沙三期研发上线智能堆场系统促运营效益提升(图)

  在港口这个巨型棋盘上,传统集装箱堆场就像没有导航仪的快递仓库:外集卡司机像新手快递小哥,内集卡卸货堪比盲盒拆箱,最要命的是找货时总要“翻箱倒柜”......种种痛点制约了作业效能的提升。随着外贸航线持续扩容及业务量快速增长,如何下好堆场管理这盘棋,成为码头服务能级提升的解题关键。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南沙三期与国内高校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堆场系统并于今年四月上线,运营效益提升显著。

  据介绍,该系统一是能像图书馆智能荐书系统一样,智能协同决策系统根据船期、箱型、重量建立三维坐标。集装箱们不再随机塞进书架(箱区),而是在动态分配下合理分区,有效规避了船期冲突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在高频滚动机制下,堆场如同实时热力图,每隔300秒刷新箱位地图,通过分类校验机制确保资源调度精准性;部署多Agent协同决策系统,围绕"三不原则"——同船箱不分离、同港箱不分家、同箱型不串门,实现智能执行压粘、靠粘及混压策略,及时应对突发场景。

  二是在码头泊位拖车管理调度上发力。系统扫描码头岸线后,通过预定泊位提前规划,在同一段时间以船舶为单位实现箱区智能规划分组,让集装箱出柜作业精准归位,进一步优化拖车行驶路径,缩短运输距离,最终实现拖车调度效率提升。

  三是采用"人工规则配置+智能算法决策"的协同运作模式,实现混压应急机制(极端场景如节假日前外线车集港高峰期按航线、船期混合堆叠)与重量优先级控制(重压轻、高优先级先行)等关键功能参数可动态调整,方便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全局效率,满足特殊工况或者灵活调整箱属性条件优先级的需要,降低堆场翻箱率,提升堆场空间利用率。

  四是在TOS系统原有堆场找位逻辑基础上,增加智能找位决策方案,可根据实际工况灵活切换A-B计划模式,TOS系统选位策略与智能堆场选位策略协同合作,兼容传统TOS系统堆场计划筛选器模式与智能堆场自动选位模式无缝衔接,实现堆场决策互补,可覆盖、应用的业务生产场景更加宽广、操作灵活。

  据悉,该系统自投入实测运行以来,凭借其创新的智能派位算法和自动化协同技术,显著提升了内集卡周转率与堆场设备利用率,充分验证了“传改自”数字化转型4+1体系中“生产管理数字化”的实施价值。在生产方面,重箱堆场利用率提升21%,出口箱失位率大幅降低85%,堆场翻倒率下降40%,更实现了装卸全流程的智能化协同作业。运营数据显示,“五一”节前一周桥时效率较年前同期提升30%。在人力优化方面,堆场日常工作量减少约30%,预计系统全面上线后可精简25%的人力配置。

  目前,南沙三期正全力攻关船舶智能配载、智能调度等核心信息系统研发,通过构建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体系,实现码头运营效能的跨越式提升。同时,全力推进设备自动化改造示范区项目,通过持续优化码头操作系统性能、完善远程半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步构建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及可视化大屏展示功能,以数字化创新赋能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转型升级,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标杆示范。(康志文 任晓晴 严永洪)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