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广州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港务局、广州海事局等40多家政府及机构代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行业协会专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超200名商户代表齐聚珠江畔,共同见证这座“水产界豪华航母”扬帆启航。
开业活动亮点逐个数
开业活动于上午10时正式启动。台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光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肖济邦,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波,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明,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徐红雨,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林济远,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彦川,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苏学标,广州市荔湾区副区长叶辉,广州市规自局总规划师王冠贤,广州市公安局港航分局政委黄映峰等13位领导嘉宾共同为“黄沙水产中心”揭幕,并掌印启动象征扬帆远航的船舵装置。
随着礼炮声响,一架搭载帝王蟹的无人机从黄沙水产中心平台起飞,展示高效物流能力。黄沙水产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抢抓“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机遇,持续深化“低空+海鲜”物流运输创新实践,积极构建覆盖珠江两岸的低空海鲜配送网络,为黄沙水产中心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黄波表示,黄沙水产市场自1994年开办以来,三十一载灯火不息,全天候保障供给、服务民生,成为全国最大的鲜活海鲜交易市场,培育形成全球知名的黄沙水产品牌。黄沙水产承载着广州人的“鲜味记忆”,见证了水产市场从零散交易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历程,是华南水产流通领域的一张“金字名片”。广州港集团将深入贯彻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深度融入省、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大局和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把黄沙水产中心建成为引领产业的“升级标杆”、保障民生的“放心标杆”、链接湾区的“流通标杆”,积极履行国企担当,为广大客户打造新平台、创造新商机。
崔和表示,黄沙水产中心的启用,不仅标志着我国水产流通向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迈出了坚实一步,更是为水产行业带动一、二产,联通三产融合发展树立了示范标杆。希望广州港集团黄沙水产中心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守好食品安全线、端平民生计量“秤”,带动水产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响应“体重管理年”行动,让“黄沙优选”成为健康生活、优质水产品的名牌代表。
期间,为更好地凝聚行业智慧和力量,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促进水产产业繁荣发展,黄沙水产牵头成立“广州市荔湾区黄沙水产商会”;主办方对17家踊跃投身“添绿增彩”活动的示范商户进行“企商共建”授牌仪式;
黄沙水产与16家行业重量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海洋牧场建设、养殖、产品加工研发、贸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产业金融、终端零售、品牌餐饮、水产配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传递精诚合作、共进共赢的经营理念。
会场外,醒狮迎宾、美食直播、王牌产品免费试吃等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为现场的市民与媒体嘉宾们带来沉浸式体验。
三十一载老黄沙完成华丽“转身”
自1994年开办以来,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坚持全天候保障供给、服务民生,逐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鲜活海鲜交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形成全球知名的黄沙水产品牌——年交易量超32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黄沙水产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率先推动水产市场从零散交易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十四五”期间,广州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省、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大局,对旗下核心业务进行战略整合,将黄沙水产活鲜水产市场、水产物流配送、冰鲜冻品市场三大经营板块有机融合,打造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全品类水产品集中交易平台。依托这一整合优势,黄沙水产顺势构建覆盖“远洋捕捞-加工贸易-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线上交易-食安检测-诚信计量”的完整现代化水产供应链体系。联动南沙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推动高端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构建全球优质水产采购网络;另一方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推动远洋自捕金枪鱼、马鲛鱼等优质渔获回运销售,不断丰富国内多元食材供应体系。这一深度整合与全球布局,是落实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落子。
2020年,为响应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号召,广州港集团牵头启动黄沙水产中心项目,选址东洛围码头,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于2024年3月通过联合验收。今日,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黄沙水产中心作为广州市“菜篮子”工程和“攻城拔寨”项目,迈出了承接“老黄沙”重要城市功能的关键一步。项目启动以来,广州港集团在总结老黄沙水产市场三十一年经验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对黄沙水产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经营业态、服务品质完成了一次全面创新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五位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为广州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
焕新升级后,黄沙水产中心将聚焦市场环境、服务品质、数字赋能等重要领域,打造成为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水产产业新标杆,让“食在广州”金字招牌再添异彩,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注入强劲动能,为全国水产行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广州方案、贡献广州力量!
“行业标杆”新在哪?全国首家“三集中”供应的水产中心
黄沙水产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涵盖主楼、辅楼及配套的交易停车场与物流配送区。其最大亮点,是全国首家实现“天然海水—氧气—冷媒”集中一体化供应的鲜活水产批发市场。
依托码头区位优势,市场通过1500吨级海水趸船实现24小时管道直供天然海水,全真模拟海洋生态。同时,集中供氧与冷媒系统直供商铺,能节约空间,提高安全性,显著降低商户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方面,“数字黄沙”平台整合交易、物流、溯源、支付等全链路服务,实现无纸化开单、智能结算、车辆调度与冷链监控,整体运转效率大幅提升,打造真正“数字市场”。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亮眼成绩背后,是黄沙水产三十年如一日的鲜活传承和厚积薄发。
从“买不停”到“逛不完”,四大创新重塑水产行业标准
作为行业龙头,黄沙水产中心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在市场设计上,这艘全新的“水产界豪华航母”具备了空间革新、食安标杆、诚信机制、业态融合四大创新模式。
以人车分流、干湿分离的空间革新模式,告别水产市场旧印象。黄沙水产中心以“批发—零售—文商旅”三大功能岛为核心,通过空中连廊、垂直货运走廊及智能动线设计,彻底实现人车分流与干湿分区。商户不再“人货混行”,消费者也可在商场式环境中舒适采购。
智能安全中心落地,打造检测全流程可溯源的食安标杆,让食客吃得安心。市场配套建设国内首个智能水产品安全中心,引入“产品溯源—检验检测—智能监管—食安宣教”四位一体机制。驻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对水产进行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指标快检,数据实时上传并公示。
“退一赔三”+“先行赔付”,让市民游客在这里买得放心。市场率先推行“计量+食安”双诚信体系,实现水产市场计量器具“五统一”(统一配置、统一校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维修),杜绝缺斤少两,极大保障消费者权益。
拓展“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生态,水产市场不再只赚“卖鱼钱”。除传统活鲜、冰鲜、冻品批发之外,市场引入生鲜加工、电商直播、低空物流配送、特色餐饮等新业态。目前已签约超600家商户,可满足采购商、市民、游客的一站式采购体验需求。
下一步将推进泊位扩建工程,新增1个货运泊位和2个客运泊位,通过引入珠江游船停靠服务,串联珠江前航道沿线客运码头,丰富市民出行选择。持续深化与广州港集团商旅板块协同联动,整合优质食材供应链,实施“游船+美食”联动计划,打造“水产直供+珠江游览+特色美食”一体化产品,升级游船餐饮;同时通过场景资源互补实现流量导引,激活码头资源,构建独具广州文化内涵的沉浸式文商旅新场景。
锚定政策航向,“智”启深蓝新动能
黄沙水产中心作为黄沙市场的转场承接地和产业延伸区,广州市“菜篮子”重点工程、“攻城拔寨”重要项目,延续着“食在广州”百年底蕴,承载着全球水产集散供应、“从产地到餐桌”的鲜活期待。深度融入省、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大局和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致力于商贸流通体系智能化跃迁,倾力打造以智能园区、数字交易、现代物流三大平台为支柱的数字生态系统,建成大湾区首家智能化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全国领先的水产品交易大数据服务平台,立足广州、迈向湾区、奔向深海大洋,以水兴业、以鲜润城、城海共生,助力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汤梦婷 曹畅 庄泽宇 图 |海港传媒 黄沙水产 朱俊坤)